【匈奴與我】無形影之人

匈奴與我的原書名,可譯為"Invisible Man"實際上,這個書名較其英譯、中譯名,更有深意-"The Slave of Huns"或「匈奴與我」,只能表現出主角生活的背景,卻看不出他的心思。

"Invisible"有「看不見的」、「無形的」、「分辨不清的」之意,這正是主角齊塔內心的寫照。他迷惘、他失落,猶如走入一團迷霧中,找不到出口;又那麼恰巧地,在這濛濛的霧中,偏有隻芳名伊茉的蝶,翩翩的、悠悠的飛舞著!她的身姿太美、太璀璨,引得男孩深深墜入白濛濛的霧中,只願與蝶常相伴,不願醒……

 

蘋果花盛開(Blooming Apple Trees,1902

Pál Szinyei Merse (1845–1920)

出身貧民的男孩齊塔,被迫為奴。幼小時被傷害的瘡疤,不是能說抹去就抹去的!縱使他擁有再多知識,也無法解除他自身的茫然。

母親即使剩下最後一口氣,也拚命扯著嗓子喊,想教父親打消賣子之意……然而母牛是不能賣的,家裡唯一能賣錢的,除了齊塔,還有什麼?小小年紀,當是歡樂無憂、盡情玩耍的時候;哪有這麼個,被年紀相仿的小主人當玩物的遭遇?說沒有恨過,是謊言!儘管父親聲淚俱下地對齊塔說:「上帝保佑你!如果你有幸運的一天,別忘了我,我將你廉價賣給這位先生,是因為跟著他比跟著那些莊稼人來得好命些。」即使買賣子女在當時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但這年紀的孩子,為家計出力也不是不可行;而齊塔在父親心中,卻不比一頭母牛來得有用!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出賣了-連「搶救雷恩大兵」裡,那個被父親託付給美軍的法國小女孩,都怒得大哭-齊塔怎麼不傷心?雖然他在敘述自己的故事時,輕描淡寫,好像說著一個遙遠的、無關緊要的故事。但齊塔本人也曾說:「我只是想到自己小時後就被賣為奴隸,現在我仍不覺得自由……」

這或許是他先後離開普卡與盧蒲主教的原因之一吧!這兩位將齊塔視如己出的老人,不約而同地要他留下,要給他更高的地位、更高的權勢;然而,齊塔對於父愛並不依賴。

 

而齊塔對伊茉的感情,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他尋找自我的一個過程。齊塔表面溫順,骨子裡卻是叛逆的;二十歲的男孩,有了學問,有了自由,他想證明什麼?他以為自己已然成年,可以自己做決定,過自己的人生!

當普卡裹了一塊匈奴宴會的罌粟子糕給齊塔時,齊塔失望至極-為什麼「父親們」總以為他還是個孩子?他們為何不去了解他的想法,他的願望?當齊塔在札記裡,描述匈奴王后和她的隨從:『她們好似一群白鴿,一群天使。其中有一位尤其美麗絕倫,連承受著她腳步的地面都為之震動……』普卡說道:「孩子,你要當心!你現在正是危險的年紀,心中常有蝴蝶在翻飛不停,你一定要注意腳步,以免連腦袋都弄丟了。」在齊塔感到羞慚的同時,他心中反抗的聲音響起:你是個成年人了,有能也有權過自己的人生!他隱隱有了去意。

那朵莫名其妙的玫瑰,可說是對齊塔此一想法的肯定。因此,齊塔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的愛得到了女主角的許可,可以獨當一面地,按自己的心願度日。

田野(Field ,1909

Pál Szinyei Merse (1845–1920)

吉加拋給齊塔的玫瑰,是開啟齊塔另一種生活之鑰。

以伊茉為目標的奮鬥,在齊塔的新生活中展開。期間,身為學者的齊塔,曾一度輕視其他奴隸。雖然他們的出身一樣低微,但其他在原來的世界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為他的豐富的知識;而匈奴的奴隸既迷信無知,生活習慣又欠佳,齊塔自是無法忍受!直到他受傷臥床,受到眾人的關懷與照顧,才漸漸地改變了看法。

但齊塔對於吉加的優越感與漠視,仍然存在。打從初識之時,他就毫不在意地敘述:『可憐的東西-像穿了裙子的小男生。』就連齊塔因恰茲的賞識,而遭其他僕人排斥時,也以一句:「這干我什麼事?」來趕走吉加的關心。事實上,吉加母親早逝,出身卑微,卻又癡情,與齊塔如出一轍;作為齊塔性格與遭遇的反映,吉加註定被拒絕的命運!

 

伊茉對齊塔的漠然、無動於衷,使得齊塔急於表現,因而參戰負傷,幸為盧蒲主教所救。盧蒲主教穩重溫和,可說是另一個普卡。然齊塔為情所困時,盧蒲主教的勸解卻絲毫起不了作用;齊塔需要的不是勸解,而是鼓勵-鼓勵他做個成人!

回到伊茉身邊後,齊塔被恰茲贈與阿提拉。隨然如此,齊塔仍以被阿提拉看重、能常常見到伊茉而喜悅。此外,齊塔也渴望著:有朝一日,阿提拉能給他自由。

然而恰似齊塔自己所言,他對伊茉的內在一無所知,他只知道,她長得那麼美,身材又那般輕盈,這樣的一朵鮮花,有誰能抗拒呢?他始終沒有察覺,伊茉在聆聽阿提拉的近況時,那種熱切,早已超越了一個臣民該有的範圍!他只是一廂情願地解釋道:『匈奴人對阿提拉的崇拜,我是很了解的。』那,知道阿提拉要娶娥蒂,伊茉為何認為「活著比死更痛苦」?根本原因在於,她早將愛情全給了阿提拉!這也是伊茉最後一心為阿提拉殉死之故。

大體上說來,吉加是最愛齊塔的人。她對齊塔這個希臘男孩,可說是一見傾心。不但處處替他留心,還在他受傷時悉心照顧,又一直不願相信齊塔戰死的消息;甚至故事最末,得知匈奴們開始自相殘殺的吉加,不顧自己的安危,只要齊塔快逃!而最精采的,莫過於吉加求齊塔別去阿提拉葬禮那一段了-吉加想保護齊塔,又不敢據實以告;而齊塔得知自己現在的處境,竟是他從未重視的這名少女所促成,心中既羞又氣,滿腔怒火無從發洩……

 

綜合以上論點,倘若伊茉真是齊塔的最愛,齊塔又怎能在她新死時,一下子接受吉加?我想,是伊茉的死,讓齊塔走出迷霧;也是因這顆太過明亮的晨星消逝了,齊塔才能注意到另一顆閃耀著柔和光芒的星星的存在吧!

在這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中,描述了齊塔如何在自己夢想的漩渦中打轉,他如何由少年變為成人,這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大時代故事,也是一個尋找自我的故事-迦多尼所要寫出的,齊塔的自我,他本身的自我;二十世紀初那個動亂的時代,匈牙利人的自我;還有未來,許許多多迷失者的自我!

藉由寫作,作家得以由失戀中痊癒;讀者的情感也經由閱讀的過程,昇華了。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