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 Last Update :2014.12.10

改編,劣化抑或破繭?

日本電視動畫改編劇本的難題與佳作

由小說、劇本、漫畫改編的日本電視動畫作品,常難以在作畫、分鏡、情節取捨方面討好觀眾,不過即使難題環伺,還是有作品破繭而出,《精靈守護者》(精霊の守り人,2007)與《絕園的暴風雨》(絶園のテンペスト,2012-2013)就是兩例。

先從改編的難題談起吧。

 

 

.加法減法,踢到鐵板?

日本電視動畫作品,有許多是改編自小說與漫畫,而原作大多是有相當粉絲基礎的熱門作品,先天的優點往往已經在粉絲心中烙下印象——以人物外型設定(以下簡稱人設)而言,以文字為主的小說或劇本可能還不太會侷限觀眾的想像,漫畫則不然,甚或很多粉絲當初就是因為畫風才開始接觸該作品的。

 

由漫畫到動畫,為了方便動作,人設多少會簡化,好比《最高機密》(秘密 ―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2008MADHOUSE Inc.製作,青山弘導演)原作清水玲子以美形著稱,動畫就不可能完全重現。再加上日本動畫,外包多、畫師少,畫面變形率甚高,常常一部二十五集半年番,到了第十集以後人物就歪嘴斜眼崩壞得厲害。

其次,雖然漫畫可能有讓讀者印象深刻的分鏡,卻不見得能用在動畫中——日本動畫業特殊的便宜行事作業,導致原作的畫面很難重現。如果完全照原作來,由於漫畫分鏡不見得會符合(擬)攝影機運動的慣性,還可能會招致惡評,如《NANA-ナナ-》(2006-2007MADHOUSE Inc.製作,淺香守生導演)就曾被粉絲抨擊(可參考飼養設計的七種方法:NANA動畫版)。

 

作畫就算讓粉絲失望,其實一集集看習慣就好,最要命的其實是內容取捨,往往一失手即成粉絲恨——

 

改編動畫相較於原作,一定會有相當差異,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當人物性格轉變到粉絲認不出來時,不禁讓人覺得「好好一鍋粥,真給製作單位煮壞了」。

以改編自L. M.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小說的《風之少女艾蜜莉》(風の少女エミリー2007TMS製作,小坂春女導演)為例,原作《艾蜜莉三部曲》(Emily Trilogy, 1923-1927)雖然是少女成長小說,但全書描述二十世紀初加拿大鄉村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第三部女主角艾蜜莉的就業升學問題,還是比較現實的。由於動畫播放時段與目標觀眾群趨向低齡化,以至於改編後人物性格整個走向「普級化」,甚至故事變得公式化、呆板——男主角泰迪那彷彿會在哥德式恐怖小說出沒的神經老媽都不神經了,而艾蜜莉也成了一個討人喜歡的小姑娘。讓人懷疑製作單位若只要呈現世界名作劇場《小安妮》(赤毛のアン1979,又譯清秀佳人;日本アニメーション製作,高畑勲導演)那樣的故事,何不改編小說第一部(童年篇)的故事就好?最後幾集飛快把原作第二、三部的劇情帶過去,然後用結婚當Happy Ending,不就自曝其短了嗎?

 

由於動畫篇幅有限,如果原作是動輒七、八冊以上的系列小說,劇情取捨是難免,但保留的部分,是否符合粉絲期待呢?那就不一定了。

小野不由美的靈異小說「惡靈」系列(悪霊シリーズ1989-1994)改編的動畫《惡靈獵人》(ゴーストハント,2007J.C.STAFF製作,真野玲導演),雖然作畫看得出投入成本不算太高,但劇情進展與氣氛拿捏不過不失。然而對原作粉絲而言,這部動畫有一個遺憾:最新一冊《惡夢之屋》(悪夢の棲む家,1994)的劇情沒有放進來!雖然原作者構思的第二部寫到《惡夢之屋》便打住了,後來文庫化也沒有納入此冊,但全系列對男主角著力最深的就是《惡夢之屋》,甚至在這書中還放進一些身世謎底,也難怪播出時粉絲殷殷企盼會不會呈現到這冊了。

在人物塑造與「未完待續」式結局這兩大問題之外,還可將改編時大規模更動劇情的動畫分為三類:其一,原作為長篇作品,改編大幅刪節劇情,如《彩雲國物語》第二季(彩雲国物語2期,2007-2008MADHOUSE Inc.製作,宍戸淳導演);其二,原作為短篇作品,改編時硬添情節,如《羅蜜歐×茱麗葉》(ロミオ×ジュリエット,2007Gonzo製作,追崎史敏導演);其三,原作尚未完結,結局只好原創,如《最高機密》、《鋼之煉金術師》(鋼の錬金術師2003-2004Aniplex Inc.製作,水島精二導演)……上列幾部作品,內容在此不一一詳述,簡言之粉絲看完接受程度不高便是。

 

重重難題環繞之下,依然有改編作品破繭而出,如竹宮惠子七〇年代經典作品《奔向地球》(地球へ…,1977-1980) ,二〇〇七年被搬上螢光幕(Aniplex Inc.製作;山崎理導演) ,人物機設在合理程度下「現代化」不說, 劇情也更為豐滿。像《奔向地球》這樣的佳作並不是鳳毛麟角,還有不少製作單位曾抓到改編的要訣,比如以下兩部精采到連粉絲都為之折服的改編作品:

 

 

.更完整的世界——精靈守護者

NHK播出的動畫《精靈守護者》(精霊の守り人2007Production I.G製作,神山健治導演)改編的只是上橋菜穗子「守護人系列」中第一部。原作以質樸的文字,明快描述女保鑣巴爾莎帶著懷有水之精靈卵的二皇子查穆逃亡的歷程,篇幅甚短。

動畫版以二十六話的篇幅描繪女主角巴爾莎鍥而不捨的精神、放大她與查穆母子般的情誼,更增添細節,把配角們描繪構成有血有淚的人物,讓這個東方風奇幻世界更有真實感。

 

在這部動畫中,不見於原作的情節太多:如第十一集藥草師湯達(和巴爾莎是青梅竹馬)以靈魂進入異境拯救少女沙夜、第十六集查穆對兄長的回憶,乃至第十二集描繪巴爾莎的過去,豐富了各個角色的性格。

第六話葬禮的壯大場景、第十二集主角們參加夏至祭,乃至第十三集變成虎的武士,亦原作所無。占星師休卡線本來很短,在動畫版中也加長了許多。可說動畫以半年番的篇幅補充原作可能無法完全於第一冊展現的世界觀,描繪該世界的市井風情。

尤有甚者,改編後的劇情更曲折,含意也被深化。如原作湯達家到獸穴的場景轉換,在動畫版中增加了水車小屋,讓場景有更多變化;原作秋季到次年夏至的時間線,在動畫版也改為春季到次年春分,拉長時間以包含四季週期;由於把太子的死由結尾提前到第十五話,整個結局也改得更複雜——拉盧卡其實不是要吃王子所懷的水之精靈卵,而是與水之精靈「共生」!於是世界觀較原作更加開闊。

《精靈守護者》是一部建立於小說之上,格局更為宏大、不可錯過的動畫佳作。

 

 

.更細膩的人物刻畫——絕園的暴風雨

《絕園的暴風雨》(絶園のテンペスト,2009-2013)以莎劇台詞與人物性格為肌理,以邏輯推理為根底的奇幻漫畫,看似不合理卻都合乎邏輯。原作城平京過去就愛翻案(如《吸血十字界》ヴァンパイア十字界2002-2007),這次題材好,配合的漫畫家畫風又較吸引人,遂有製作單位上門談動畫改編。

動畫版(絶園のテンペスト,2012-2013BONES INC.製作;安藤真裕導演)開頭情節大抵與漫畫相近:喜歡引用莎劇台詞的高中女生愛花與母親、繼父在家中詭異死去,其異父異母兄長真廣離家尋找真兇。真廣的好友、愛花的男友吉野,與真廣在海邊的墓園附近重逢。吉野發現周遭的行人都金屬化而死,只有自己跟真廣、追殺真廣的人倖免。怪異的不僅於此,真廣還透過一個木偶,與自稱始之樹公主的女子鎖部葉風對話。葉風說自己被放逐到孤島上,而這個世界有代表新生的「始之樹」與代表破壞的「絕園之樹」在對決,引發一切怪事……

然而整部作品看下來,會發現動畫版相較於原作,可謂去蕪存菁——後半葉風與新絕園魔法使羽村對打的內容縮短,主角吉野與愛花初相遇,與他後來的改變,都適度加料。

完全偏離原作的劇情有兩集,一是第四集吉野向葉風敘述自己與真廣的小學時代,從他倆為何成為朋友開始講起,帶到兩人聯手時的分工是「真廣開頭、吉野分析」,最後藉由真廣之口說出當年吉野其實反將自己一軍,凸顯吉野內心城府,又用現下真廣給屍體撐傘的畫面來提醒觀眾,真廣其實面惡心善。二是第十六集以鎖部族人聚集的村落為背景,刻畫公主葉風的實際出身、她如何和族人互動,乃至吉野理性表面下內心的湧動,為結局鋪陳。這兩話並非蛇足,而將人物的性格補充得更立體、更合理。

就全劇情節來說,比原作尤其好的,是頗有餘韻的最終話——異於原作眾人立刻考上好大學、駕照或迅速交上新對象、與女友復合等硬扭的「過太爽」奇蹟,而著重於「新的開始」:失去魔法的葉風笨拙離村,堅強許多的羽村下定決心與女友見面,都愛著愛花的真廣、吉野掃她的墓。真廣告訴吉野,自己準備開始約會(告別愛花展開新的人生),並鼓勵吉野「管一管你家的葉風」,此時吉野望見山坡下熟悉的身影,奔下長階,在海邊與葉風重逢。

動畫版除了劇情、大島美智留(大島ミチル)磅礡的配樂之外,舞台劇式你來我往、不斷引用莎劇的對話十分搶戲,但其實最重要的構成元素還是優良的作畫與分鏡——原作分鏡較嫩,但在動畫版中,各種隱喻及暗示往往都是透過鏡頭呈現。方才提到真廣見到遺體內心被觸動,以及最後羽村與女友重逢透過玻璃窗倒影,都是佳例。也因為這些優點,使動畫版遠較原作細膩動人。

 

改編容易出差錯?佳作不是奇蹟,有錢有心,原作又不發神經,還是會出現的。

 

.推薦連結

アニメワールド:風の少女エミリー

地球へ

TV東京・あにてれ ゴーストハント

NHKアニメワールド:精霊の守り人

絶園のテンペスト

 

.相關文章

黑白研究院:動漫館動畫

 

.最新消息

烹鶴報:動漫館

烹鶴報:讀書室